2024年11月20日下午,语言学习中心“午后学术沙龙”系列活动第三场在国交楼222教室成功举办。本次学术研讨以“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为主题,邀请到《跨文化交际》课程负责人杨晓婷老师担任主讲人,窦卫霖教授担任点评专家。朱晓映主任、王哲副主任、李景艳教授及众多语言学习中心教师共同参与。
(杨晓婷老师现场分享)
杨晓婷老师基于自己主持的校级科研项目“大语言模型在《跨文化交际》课程建设中的应用探究”,以“AI赋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应用探究——以跨文化书写能力培养为例”为题,通过引用大量学生书写案例展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过程。从通过问卷调查开展学情分析,到借助课程提醒先立规矩助力书写习惯养成,再到创造性使用大语言模型引导学生表达产出,都体现出其在这方面的努力付出和创新探索,为在场教师们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窦卫霖教授现场点评)
窦卫霖教授作为在跨文化交际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和深厚学术背景的专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精彩点评。窦教授首先肯定了AI赋能跨文化书写能力培养的前沿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然后分享了自己走上跨文化研究道路的故事,引发教师们对该话题的关注与兴趣;接着分享了自己对人机协作的思考,同时引用最新期刊论文提醒大家AI工具的使用要有批判性思维并注重技术性和人文性的结合。
(现场教师交流讨论)
互动问答环节,大家就AI赋能之外的其它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展开了热烈讨论。李景艳教授和邵舟娜老师都以自身经历为例,建议以学生感兴趣的跨文化领域为突破口,在真实交际场域中实践锻炼。王哲副主任指出联动第二课堂,举办相关跨文化交流活动,建立跨文化友谊,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
(现场教师交流讨论)
跨文化交流能力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项核心素养,而此次学术研讨旨在深入探讨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活动后教师们表示,此次沙龙不仅加深了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认识,也为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启示和思路。未来,语言学习中心将持续努力,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未来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活动现场)